×
相關消息
次氯酸的理化與特性

次氯酸的理化與特性?

次氯酸,化學式為: HClO,是一種不穩定的弱酸,是由氯氣溶於水而成。它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,有較淡的氣味,在濃度增高下會逐漸變深黃色。其有效氯含量一般為50mg/L~200mg/L,pH在5.0-6.5,氧化還原電位約在800 mv以上。

 

因次氯酸是無法單獨從溶液里提純。且次氯酸分子非常不穩定,故只能存在於水中。在室溫、密閉、避光的條件下穩定性較好。在敞開、不避光的條件下,可分解為氧氣、水和氯離子,故無有害殘留。

當次氯酸與易吸氧的有機物接觸時,會發生如下分解:HClO → HCl + O,

次氯酸是通過氧化作用攻擊目標而呈現效果的。

在發生強行向該物質提供氧的反應作用後。次氯酸將因氧化反應而被消耗消失,而一部分有機物將被氧化作用而破壞細胞核導致微生物死亡。

 

由於次氯酸分子(HClO)它帶有中性電荷,不同於帶負電荷的次氯酸根離子(OCl-)。由於微生物病原體通常是帶負電,若與都帶負電荷次氯酸根離子(OCl-)消毒劑接觸時,則會產生相互排斥作用。所以次氯酸分子(HClO)它可以神奇地穿透細菌或病毒的細胞壁,因具有強烈的氧化作用,就可破壞細胞內的細胞核等重要元素,導致微生物病原體滅活

其中細菌屬於「原核細胞」生物,其酶多分佈於細胞壁表面,次氯酸會跟酶起化學作用,使其失活性無法產生新細胞,進而達到滅菌的效果。

病毒因不具有完整的細胞構造,需有宿主才能存活,它是由蛋白質外殼與中心為核酸(具遺傳物質)所組成,次氯酸的強氧化力,會破壞病毒的蛋白質,使其失去活性,無法寄生於生物體內,進而達到消毒的效果。

人體與動物均屬「真核細胞」生物,酶存在於細胞膜內,細胞膜表面還分佈有牛磺酸,次氯酸接觸人體細胞後,會先被牛磺酸分解掉,不會破壞細胞的酶故不影響新細胞的產生,

且次氯酸與微生物作用後會還原為微酸性鹽水,所以對人體無害。

所以次氯酸水能殺滅各種微生物,包括細菌繁殖體、病毒、真菌和芽孢等,次氯酸的很多其他功能也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來的。也由於它具有穿透病原體膜的能力,因此也被用作商業除臭劑。

 

參考出處:

台灣HOCl次氯酸水入口網

日本機能水研究振興財團

日本機能水學會

日本微酸性電解水協會

日本電解水協會

日本口腔機能水學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