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氯酸水活性優於次氯酸鈉
人類最早使用於殺菌的溶液,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逐漸使用價格便宜的次氯酸鈉溶液(俗稱漂白水)。一般市售的漂白水主要是含有5%的次氯酸鈉(sodium hypochlorite),漂白水能夠讓所有物品漂白的原因,在於稀釋後噴灑的漂白水會產生次氯酸或氯離子,由於濃度高及氧化作用較強,所以可以直接殺菌或抑菌,但也可能因濃度太高或長期接觸皮膚或吸入,對人體具有直接接觸的毒性傷害。
次氯酸(HOCl)其實在我們人體免疫系統就會產生,它是一種由嗜中性粒細胞所產生的強氧化劑和脫蛋白劑,具有良好的殺菌活性。
次氯酸水中除次氯酸(HOCl)和次氯酸根(ClO-)外,還含有過氧化氫(H2O2)和羥基自由基(OH-自由基),它可以破壞細菌或病毒的細胞膜蛋白質及核酸,被認為是多方面氧化作用的殺菌效果。在廣泛殺菌的作用機制上,次氯酸比次氯酸鈉(漂白水)和過氧化氫(雙氧水)更具有優勢。
且在其有效的Ph值範圍和抗菌濃度範圍內,對哺乳動物細胞是不會有刺激性、也沒有敏感性,對人體細胞的毒性非常低,也不會產生耐藥細菌的出現。
次氯酸水與次氯酸鈉(漂白水)的除菌活性列表
微生物或病毒 |
次氯酸水(40mg/L) |
次氯酸鈉溶液 (1,000mg/L) |
|
革蘭氏陽性菌 |
金黃色葡萄球菌 (Staphylococcus aureus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MRSA(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蠟樣芽孢桿菌 (Bacillus cereus) |
△(3〜5分鐘) |
△(3〜5分鐘) |
|
結核分枝桿菌(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) |
△(2.5分鐘) |
▲(30分鐘) |
|
其他抗酸桿菌 |
△(1〜2.5分鐘) |
▲(2.5〜30分鐘) |
|
革蘭氏陰性菌 |
腸炎沙門氏菌(Salmonella Enteritidis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副溶血性弧菌(Vibrio parahaemolyticus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大腸桿菌(Escherichia coli) O157:H7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空腸彎曲桿菌 (Campylobacter jejuni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銅綠假單胞菌(Pseudomonas aeruginosa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病毒 |
諾如病毒 (Feline calicivirus) |
◎ |
〇 |
流感病毒(包括 H1N1pdm09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腸道病毒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皰疹病毒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|
黴菌 |
白色念珠菌 (Candida albicans) |
◎(10秒) |
◎(10秒) |
黑麯黴 (Aspergillus niger) |
△(5分鐘) |
x(120分鐘) |
|
圓環青黴(Penicillium cyclopium) |
△(5分鐘) |
x(120分鐘) |
除菌作用:◎快速> 〇快> △尚可> ▲可> x 無效的
次氯酸水與市面常用殺菌劑之比較
性質差異 |
次氯酸水(HClO) |
次氯酸鈉(漂白水 NaOCl) |
酒精(乙醇 C2H5OH) |
抗菌機制 |
有強氧化力破壞細菌或病毒細胞膜蛋白 |
使微生物蛋白質變質 |
使細菌蛋白質變性或脫水 |
優點 |
安全性、殺菌快速,對人體肌膚刺激低 |
市面販售,價錢廉宜,殺菌功效快速 |
一般殺菌速度快速,對結核菌有效 |
缺點 |
不耐久存,怕光線或紫外線 |
要稀釋約100倍。較不穩定,易與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,有消毒水味道 |
對腸病毒、諾羅病毒無細胞膜病菌無效,濃度較低則殺菌無效 |
使用時機 |
pH值在5.5-6.5間,濃度以30-100 ppm,殺菌效果最佳 |
濃度以200-500 ppm |
濃度以70%-75%效果較佳 |
人體危害 |
不會有直接的傷害 |
對人體黏膜、皮膚及呼吸道具刺激性,遇熱和光會分解 |
具有揮發性、有灼傷或刺激性、皮膚脫脂作用 |
參考出處:
台灣HOCl次氯酸水入口網
日本機能水研究振興財團
日本機能水學會
日本微酸性電解水協會
日本電解水協會
日本口腔機能水學會